13. 圣经要道略解第四集 第十二讲 太初的道
视频下载
音频下载
繁体PDF下载
简体PDF下载
第十二讲 太初的道
 
 
  圣经约翰福音第一章1至4节:「太初有道,道与  神同在,道就是  神。这道太初与  神同在。万物是借着祂造的;凡被造的,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。生命在祂里头,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」

  道就是发表的意思。中国古代,在秦汉以前,尤其是在战国时期,那个时候的人对道的认识是有讲究的。我想把《诸子百家》里边的论道都给大家解释一下,这样我们就明白道成肉身这个思想不是外国有,中国古代的古圣先贤(也就是说义人、君王和圣人)都知道这个道,都有这方面的研究。我要提出几个古文大家来分享。
 
广成子与黄帝论道
 
  比如中国最早的广成子跟黄帝论道。广成子说得很简单:「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极,昏昏默默。无视无听,抱神以静。」他的意思是说:「道,窈窈冥冥,你根本不能够找到,似乎有,似乎没有;至道之极,道的两极,道的至极,到了最极了,是昏昏默默,无声无息的。无视无听,抱神以静是说你没法看见、没法听见。 你只要安静下来,你默默地去想,神真的存在。」这个道跟圣经说的一样。

  「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!视之而弗见,听之而弗闻,体物而不可遗。」这是孔子讲的。那么圣经怎么讲呢?罗马书第一章20节:「自从造天地以来,  神的永能和  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虽是眼不能见,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,叫人无可推诿。」  神是看不见的,所以广成子最早就讲这个道:「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极 ,昏昏默默。无视无听,你眼睛也看不到,耳朵也听不到,但是呢,抱神以静,你要是安安静静地坐下来,你就会懂了,就有这个道的作用会发生了。」所以这是广成子的讲法。
 
老子论道
 
  那么广成子以后还有很多中国的古人,我们再说到老子。老子怎么讲这个道呢?老子前两篇我多次讲过了,《定名篇》和《功用篇》我讲了很多。「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这个我都解释过了。比如《功用篇》说:「道,冲而用之或不盈」,这个我也讲过了。
 
  那么老子怎么样解释这个道呢?「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」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「有一个物不知道是怎么样生成的,它比天地万物还早。它无声无息,但是它自我存在(独立而不改),它永远在那里运行它的大能(周行而不殆),天下万物就是由它生出来的,天下是被这个道生出来的。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,所以就叫它道(道是老子给起的名字,「有物混成」就叫道)。道是大得不得了,大到什么程度呢?大到看不见了(逝就是没有了)。逝曰远,远得不得了,虽然远得不得了,远曰返,但是它又在我们眼前。」你看多奇妙!这就是道!
 
  那么这个道的内容是什么呢?老子说:「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」道,是恍恍惚惚的。「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」虽然恍恍惚惚,但是道造成万象。「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」道虽然恍惚,不知道它怎么来的,不知道它在哪儿,「其中有物」,却造出了万物。「窈兮冥兮,其中有情;」道,还有各种的感情,不是光有个物,它还有感情、有爱、有各样的美德。「其情甚真,其中有信」是说其情非常地真确,其中有信,信可以说「信息」。
 
  你看这个论道,道里边有象、有物、有情,还「其情甚真,其中有信」。道的作用创造出物,像有又像无,好像实际存在,又好像是虚空,在恍惚中好像见到物质的产生,而且越来越真实,在它里面还包含了宇宙中一切的信息,所以这样一来,我们就知道了这个「论道」。老子多次讲到这个道是怎么样。古时候的文言文虽然很简单,但是内容很丰富。
 
  那么后来他又有个解释,说「无物之物,无状之状」,道不只为万物之宗,更为万物之奥。道不光是万物的根本,它还赋予万物一切奇妙的作用。这是老子讲的,老子这样来解释这个道。
 
庄子论道
 
  在中国道家里头有许多人论道,比如庄子。庄子说:「夫道者,有情有信,无为无形;可传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见;自本自根,未有天地,自古以固存;神鬼神帝,生天生地;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,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,先天地生而不为久,长于太古而不为老。」这说得就更加有趣了,意思是:「道」里边有情有信(信是信实、信用;情是感情,有一切的感情)。人类有的感情,这个道里边都有,所以人类的感情是从道里头来的,人里边的信实也是从道里边来的,所以道有情有信(这跟老子讲的一样)。无为无形,它不做什么,它没有形状,它不是有形的一个东西,乃是一个抽象的、看不见的。「可传而不可受」,你只能用相信来接触它(受是跟它接触)。你可以用信它来感受它,你不可以用实际的它来接受。「可得而不可见」是说你可以领悟得着它,你却见不到它。
 
  「得着」,这跟圣经说的完全一样。圣经说「人非有信,就不能得  神的喜悦;因为到  神面前来的人,必须信有  神,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。」圣经还说:「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,是未见之事的确据。」你要是信了,虽然看不见它,但是可以找出很多证据来。庄子说:「可得而不可见」,你可以得着很多的证据却看不见它,这和圣经讲的完全一样。古时候的人讲道,是跟我们现在圣经里所讲的道完全一样:道是万物之宗;道,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;所以它根本就是道,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生的,这点跟圣经讲的完全一样。
 
  中国在周朝以前的这些学者们都懂得这个道。道是看不见的,正如庄子讲的「可传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见」,道就是这么奇妙!自本自根,自有永有,多好的解释。自本自根,它是自来就生成的;「未有天地,自古固存」,在没有天地的时候,它就存在了,庄子讲的道跟圣经讲的完全一样。  神是自有的、  神是永有的,「固存」是永远有的。鬼神鬼帝这些都从它来的。「生天生地」是说这个道,天地是它所造的。「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」在没有万物以前叫太极,太极生有极,有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这个八八六十四卦就演化成了万物,这是中国古代的思想,由卦象来证明。「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,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」,圣经也常常用这个字,说「  神的爱,长阔高深,不可测度」,说 神的大能真的是长阔高深,不能测度,因为「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,先天地生而不为久」,道是先天地而生,天地有多久了,它就比这个天地还久,它原就是自有的。「长于上古而不为老」,太初有道,人不能说道老了,直到今天道还在那里活泼地运行,「周行而不殆,独立而不改」,以它自己的方式不改变地运作,始终这样运作,不会停止。
 
  把这些古代的思想一字一句详细地讲解出来,我们就会发现它完全跟圣经里所讲的一样。不过他们的字句用得老旧,不容易让人明白,必须加以解释。我今天把这几段念出来为大家解释,不是觉得跟我们圣经讲的道一样吗?太初有道,道一发表就创造万物,万物都是借着祂造的,生命也在祂里头,这生命跟人又发生关系,生命就是人的光。你看这件事多有趣呢!  神的生命,生命是什么?生命就是有生命就是有情、有信、有真,这些美好就赋予人生命,所以这是古代的论道。
 
  中国古人又讲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;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」中国的道统就是讲这不偏不倚、言行符合的中正之道的问题。尧传位给舜,说:「允执厥中」,跟他说了一句话,说你要好好地抓住了。那么等舜传位给禹的时候又加上三句,加上哪三句呢?说:「人心惟危」,说人的心越来越危险了;「道心惟微」,向道的心也越来越少了、变微小了;「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」是说要「精以察之,一以守之」地好好去查考这个道,把道抓住了,好好地守住它。「精以察之,一以守之」,这是中国自来就有的道统。在三、四千年前,人的心已经坏了。圣经里是说从亚当开始,人就越来越坏了,因为罪从一人入了世界,那怎么能不坏呢?罪就坏了人的心。但是,古时候人不知道人心是怎么变坏的,只知道「道心惟微,人心惟危」,人心变得危险了,向道的心变微小了。舜提醒禹,让他好好地抓住这个道。
 
孔子论道
 
  古人把道统总结起来,四书里的《中庸》开卷有益的第一句话就说:「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」。意即是上天所赋予的,给人一个天性。这「性」是什么呢?不是孔子说过「食色性也」的那个「性」,这「天命之谓性」是指灵性,人里边有着上天禀赋的灵性。所以就解释成:「你要活在灵性里,你随从这个天命活着,随从这个灵性活着,这就叫道。」接下来「修道之谓教」,说「教育就是教你怎么样活在灵性里」,所以现在我们传教士传起道来了。古时候的老师,为人师表的圣贤,都要传道。古时候,老师的工作是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要把这个道传给学生,什么道呢?就是教导我们要随从天命,「天命之谓性」。所以中国古代的人尊天、敬畏天,一说到天,就「肃然起敬」,就特别地尊敬。那么尊天的原因就是要活在灵性里。活在灵性里,这个人就可以不逾矩。所以说:「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」。又,「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」,这个道,就是连一小会儿都不可以离开的。「可离非道也」,若你一离开这个灵,一离开了天命,你就走错路了。「非道」就是错误的道路。所以我们若继承了道统,明白了黄帝、老子、庄子这些古圣先们所讲的这个道,就领会了。
 
  中国的古书还有很多,我只举其大端,把这几个重要的给大家解释一下。除了黄帝、老子、庄子讲道,还有子列子(列御寇)等这些人讲道的故事,我就不重述了。
 
  其实这个道,就是太初的道,就是古人所要追求、而找不到的。这个道,「道成肉身」来到地上,所以古人找,找不到,要听,也听不到。为什么呢?因为那时道还没来。道来了,道成肉身了,来救赎我们罪人了,我们还能够拒绝吗?
 
  主耶稣就是「道」成了肉身,来寻找世间失丧的人。